正常情况下,大多数辛勤工作的打工人,努力一生的目标往往只有一个:希望通过不断地辛苦工作,赚更多的钱,把子女培养成才,能够让他们不再过上像自己一样的打工生活,能够拥有更好的机会和生活。这个目标似乎是很多人心中常见的愿景浙江配资之家,且这个理想也往往是他们奋斗的动力。
然而,印度工人的奋斗目标却和我们大不相同。虽然他们同样辛苦,但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而是在更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一种不同的工作哲学。而且说实话,印度工人的“辛苦”程度似乎远不及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烈。对于他们而言,工作的核心目标似乎不单单是为了家庭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争取权利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
三星,作为全球知名的超级财阀之一,在印度设有两家工厂。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金奈西部的工厂,虽然规模较小,却承担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大宗家电的生产任务,并且贡献了三星在印度120亿美元年收入的约20%。这家工厂的员工人数大约有1800人左右,而正是在2024年9月9日,因为薪资问题,超过1000名工人选择了罢工,且在工厂附近搭起了帐篷,要求三星承认由工会CITU支持的工会,并在该框架内商讨薪酬和工作条件等问题。
展开剩余79%工人们提出的要求并不简单,他们要求三星在未来三年内,将他们的薪资从现有的每月2.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100-2200元)提高到至少3.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100-3200元),即在原有水平上涨幅达到40%以上。但在这些谈判中,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三星——印度工人要求,除了薪水和工作时间的改进外,三星还需要允许工人的家庭成员顶岗工作,且需要为工人的子女提供私立学校学费补贴,以保障员工去世后的家庭生计。
对于三星来说,这种要求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尽管在2024年10月16日,三星与工人达成了初步和解,但具体细节仍未公开。而到了2025年3月7日,工厂的罢工终于结束,23名工会成员因罢工活动被停职。三星对此表示欢迎,并表示将通过直接沟通解决剩余问题。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三星到底是否答应了工人的“世袭”岗位要求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假如一个国家的普通人缺乏进取心、梦想和野心,那这个国家的社会气息就会变得僵化,失去活力。而印度的中高阶层正忙着做两件事情:一方面是喊口号,另一方面则是在搞罚款。
在喊口号这一点上,印度有几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目标。首先,印度在2047年,即独立100周年之际,计划成为全球发达国家之一。其次,印度希望在2030年前,持续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最后,印度计划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7%提升至25%,建设强大的“印度制造”体系。这些宏大的目标本质上需要印度在招商引资、吸引外国资金、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加大力度,否则这些目标将很难实现。
然而,印度的外资政策近年来频繁变动,对外资企业的罚款和账户冻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众所周知,印度税务部门常以“追溯征税”和“过度解释法律”为手段,导致外资企业面临巨大的税务风险。例如,沃达丰曾因收购印度资产遭遇22亿美元的追缴税款,并经历了长达15年的法律纷争;诺基亚也因税务问题被冻结资产并关闭工厂。
更糟糕的是,很多外资企业在印度的遭遇并不只有法律风险,部分企业甚至遭遇“钓鱼执法”。例如,印度以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在外资企业建立产业链后,再通过罚款获利。这样的做法已经让许多外资企业深感不安,例如韩国浦项钢铁等公司被迫撤资,尽管富士康仍在冒险在印度继续生产,但它依赖iPhone的生产线,因此仍对印度抱有某种希望。
至于印度未来是否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其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将印度打造成新的研发中心和国际资本中心,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梦想。印度即使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业“跟随者”,也已经算是幸运了。实际上,印度的工业体系离全球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至于印度提出的口号,实际上这些目标自2014年起已经多次变化,每一个目标似乎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比如,2014年,莫迪就曾提出,如果当选,将使印度在2025年实现5万亿美元的GDP,超越中国、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时至今日,莫迪已经进入第三个总理任期,而到2025年时,印度的经济增长率能达到6%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更不要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更让人失望的是,莫迪政府还期望到2030年,美印两国的贸易总额能够达到5000亿美元。然而在美国对印度实施50%的关税的背景下,印度能否完成这一目标依然是未知数。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