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四川省的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临精工”)内,一群机器人远征A2-W正忙着搬运物料箱杭州配资平台,成为连接车间生产流程的核心运力。记者从浦东具身智能代表企业——智元机器人公司了解到,在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后,近百台远征A2-W已迅速落地富临精工工厂,正式进厂“上岗”。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更是该品类在全球智能制造场景的首次规模化落地,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从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商用新纪元。
与此同时,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举行期间,另一家浦东具身智能代表企业——开普勒机器人K2大黄蜂向观众全面“上演”类人级的物流分拣与搬运作业场景,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产业生态环境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入驻浦东。截至目前,浦东已集聚100多家机器人企业,占上海三分之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不断涌现,商业化进程持续加速。
应用场景实现“多厂全线覆盖”
在今年7月,首套远征A2-W已在富临精工生产线上料场景完成工业常态化作业直播,其单班次1000箱的周转箱配送能力,成功匹配当月单一产线全量排产需求。
据了解,此次近百台规模的部署,实现了机器人料箱拆垛及上料场景应用从“单厂试点验证”到“多厂全线覆盖”的跨越式升级。“机器人作业范围从最初的2个产线点位,拓展至动力总成、减速器两大核心车间的15个上料点,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智元机器人相关负责人介绍,“它们同时承担空箱自动化回收工作,单班次完成近万次搬箱动作。远征A2-W轮式通用机器人,专为柔性智造场景打造,可广泛应用于周转箱拆码垛、搬运、上下料等多种场景。”
此次合作的突破性创新,通过“具身机器人+AMR”构建了深度协同系统,其中具身机器人A2-W负责多层料架周转箱取放,AMR负责车间内重载整托物料运输。依托生产系统的智能派单与动态叫料机制,AMR将物料从拣选室配送至线边上料点,具身机器人A2-W可自动识别箱体、自主调整姿态,完成拆垛上料及空箱回收,实现从物料出库、产线上料、空箱回收流转的全流程作业。
“远征A2-W在产线上的表现超出预期——面对码放不规范的料箱能自主调整抓取姿态,遇到人员穿行会实时避障,单班近万次操作零故障,抗干扰和纠错能力远胜传统自动化设备。”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邓扬表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人类完成车间内重复性强、易造成腰肌劳损的搬箱工作,让工人能专注于更有价值的操作。”
与富临精工的近百台级别的商业签单不仅验证了具身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更标志着制造业对其商业价值的认可。“我们将本项目作为工业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标杆案例,为汽车制造、3C电子等更多工业场景提供参考。”智元机器人通用事业部总裁王闯说。
从“完成任务”向“高效精细作业”迈进
随着机器人的不断引进和应用,工业具身智能有望重塑制造业生产模式,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在海量全模态数据的进一步支持下,结合开普勒构建出的轻量模型,可以让K2大黄蜂精准实现毫米级精细操作,大幅提升任务完成率。”开普勒机器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开普勒K2大黄蜂已在近日正式开启量产预售,成为市面上第一款正式对外销售的商业行星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这一举措标志着开普勒机器人在商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新的契机。
记者从开普勒机器人了解到,该公司还在北京亦庄4S店设露出展台扩大展示范围。一项项技术突破,标志着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从“完成任务”向“高效精细作业”迈进。
前不久,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打造物流装配、工业制造等标杆性应用示范场景,为工业具身智能的产业化带来了政策指引。此外,浦东新区发布了机器人零部件集聚区及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市区两级合力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政策十六条,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圆满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地中心、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企业带来了最佳阵容,数百台能够“下地干活”的人形机器人争相亮出独门绝技,在几天的展示中既炫技能、更炫生态。浦东具身智能产业最集中的张江机器人谷,正抓紧建设新的应用场景体验空间。未来,在这一空间内,机器人将不止会在工厂拧螺丝,还能进店当服务员、导购员、咖啡师等。
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市重点布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集聚区,下一步,浦东将全面加强产业配套政策支持,以更大力度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发合作,开放共享更多超大城市超级场景,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文字:杨珍莹杭州配资平台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